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历史沿革:
•bg大游官网官方平台冶金学科已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史,华东地区唯一的冶金领域国家重点学科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持续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的资助。
• 1995年成立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
• 2000年被批准为上海市十个重中之重建设的学科之一。
• 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 2003年被批准为科技部、上海市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2004年发起组建“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成为中心的南方实验基地。
• 2007年经过评估进入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
• 2012年全国地方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全国优秀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 2015年批准为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简称:重点实验室)以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坚持队伍建设与基地建设并举,坚持基础研究引导下的适度超前研究。重点实验室依托的“钢铁冶金”学科已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也是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是徐匡迪院士和周国治院士。
重点实验室面向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高品质特殊钢的重大需求,针对钢铁产业面临的节约资源与能源,降低污染的紧迫任务,适应冶金学科发展的趋势,以提升特殊钢冶金企业生产高品质特殊钢技术水平为导向,着力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创建高品质特殊钢生产工艺的新流程及先进的冶炼与材料制备技术,注重研究队伍的建设和人员结构优化。重点实验室以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为支撑,强化重点领域攻关,主要研究方向为:钢铁材料的先进冶炼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强磁场下金属材料制备基础研究、脉冲电流凝固细晶技术研究、冶金物质微结构研究、高性能特殊钢铁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利用多学科、多领域相互交叉的研究优势,建设了独具特色的实验基地,为开展高水平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围绕重点研究方向,重点实验室建成了服务全体研究方向的基础实验室、具有鲜明研究方向特色的专业实验室和用于放大试验和实现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中试试验基地。实验基地包括超导磁体及配套定向凝固装置、凝固组织生长过程模拟系统、高温光散射实验平台、冶金过程物性制备及检测平台、清洁能源转换实验系统、半固态合金材料试验装置等平台。在上述方向上的工作造就了富有经验的研究团队和装备先进的实验平台,奠定了和国内外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交流的基础。
重点实验室以中青年学者为主的研究队伍中包括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国家百千万工程入选者,3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2位上海市“浦江学者”、4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2位上海市领军人才以及3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学科的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中青年团队被上海市政府授予“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优秀群体”称号。队伍中有20人次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和上海市“曙光学者”人才计划。
重点实验室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中,有3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5人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3人获得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称号。
近年来,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863、973和科技支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和企业攻关项目150余项。重点实验室成员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和主题报告;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千多篇,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15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
重点实验室在国际同行中已初具影响和并建立了海外合作研究基地,每年邀请3-4名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或作学术报告,从国外吸收1-2名学者到本学科以访问学者身份从事研究工作。同时,每年选派2-3名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到国外访问进修。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制度,与国内外相关的大学、研究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合作开发等战略伙伴关系。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学者做前瞻性、综述性报告和有关的技术发展报告,形成了浓郁的学术研究气氛。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一、绿色高效冶金流程与技术
以钢铁冶金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冶金熔体的结构与凝固、外场下的冶金与材料制备、冶金反应工程学理论及应用、有色冶金新工艺及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
短流程直接制备金属和合金
微观颗粒脱氧模型及颗粒长大分析
方向二、强磁场下金属材料制备基础研究
开展10T左右强磁场下冶金和材料制备过程的基础研究,重点研究强磁场下金属凝固、液体金属中颗粒迁移、化学和电化学反应及其沉积结晶过程。高温合金叶片定向凝固技术研究,也包括在本方向内。
磁场控制下高温叶片制造
方向三、金属凝固过程研究
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金属凝固过程与组织形成规律,开发金属凝固组织细化技术和新材料。重点是钢在连铸和模铸条件下组织形成规律及影响因素,以及脉冲物理场凝固组织细化技术。
自主研制的铸坯枝晶生长模拟装置
脉冲电流细化3.7吨轴承钢工业试验
方向四、冶金物质微结构与冶金反应机理研究
利用理论计算模拟方法和先进的实验检测技术,实时研究冶金熔体、冶金原料、非金属夹杂物、耐火材料、涂覆材料以及冶金添加剂在服役过程中的微结构及其随工艺的变化,综合运用新一代冶金理论和技术,在功能合金制备、氧化物和绿色冶金等方面开展冶金物理化学和冶金反应机理的研究,构筑冶金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关系。
固液边界层结构演变的原位高温拉曼光谱研究
高温熔体多层次团簇结构模型
方向五、高性能特殊钢铁材料研究
展开多种模具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工艺等的研究与开发,将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感应淬火技术、蒸汽氧化技术应用于大型汽车模具,实现在汽车的关键模具材料、汽车板和汽车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方面的系列突破。
大型连轧管机芯棒热处理与产品